张灼华:以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2024年08月08日 15:49 点击:[]
为进一步推进《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落地落实,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湖南”特别推出“校长谈科技成果转化”专栏,邀请部分在湘高校校长结合工作实际,畅谈落实举措,分享经验成效,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彰显高校担当作为。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南华大学校长 张灼华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南华大学以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在创新人才集聚上下功夫,激活成果转化“源头水”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更大进步,人才是基础和重要支撑,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科技攻关中发挥着能动性作用。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抓牢“人才第一资源”。学校党委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三次召开人才工作大会,凝聚广大师生员工共识和力量,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决扛牢抓实“人才第一资源”工作责任。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第一联络人”,带头引才、荐才和举才。出台《校院两级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工作制度》,成立人才强校工程指挥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人才生态不断优化。与衡阳市创新“UP”模式,协同开展高端人才引进、科创团队落地工作。
二是坚持引育并举,加速高层次人才集聚。自2019年学校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新增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152人,国家级人才计划学者增加31人,省部级人才计划学者从15人增加到115人,博士学位教师从820人增加到1560人,16人入选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一大批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一大批成果相继涌现。
衡阳市和南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暨“校友经济”推进会。
三是坚持特色发展,打造科技创新团队。围绕科技攻关能力提升,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和优势,重点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孤独症、儿童罕见病等疾病发病机制,细胞命运与调控、染色质结构与功能、肝癌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感染性疾病精准防控等方面形成一流的创新团队。在气载放射性计量与防护、先进核探测器与智能核测控、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治理、先进磁约束核聚变等领域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创新团队的建设,为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奠定坚实的基础,激活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的“源头水”。
二、在创新能力提升上下功夫,打造成果转化“基本盘”
学校坚持以“四个面向”为指引,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产出一大批具有高效益转化应用的科技成果。
一是夯实科研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推动高质量科技成果产出。新增建设医研楼、科创楼、英才楼等2.29万平米高水平科研实验室,建设“辐射-线粒体与人类重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获批建设儿科罕见病、先进核能设计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退役治理与生态修复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放射性药物装备研发平台入列芙蓉实验室。通过平台建设,创新资源的聚集,产出了一大批原创性科研成果。我国首台100KW超高功率工业光纤激光器、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肝癌诊断试剂盒相继研制成功,正快速推广应用。我国第一台磁约束核聚变仿星器装置正加速落地。
二是强化有组织科研。聚焦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成果产出,学校不断强化有组织科研,承接国家重大项目能力显著提升。近三年,学校承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核能开发项目等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共计10项,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突破,科研经费实现大幅增长。承接国家级项目能力的提升,推动高价值成果不断涌现。近年学校共遴选高价值专利120件,代表性科技成果31个。
南华大学曹德良(右二)教授团队,由该团队研制的我国首款具有完全知识产权肝癌诊断试剂盒已投入临床应用。
三是创建新型研发机构。学校积极打造创新要素集聚、环境优良,创新主体活跃的新型研发机构,加速推进高质量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学校在长沙成立以医学与生命健康科学为主要方向的注重多学科交叉的“未来科学研究院”,已入驻医学影像与重大疾病诊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理研究、干细胞生物学和乳腺癌研究等团队5个,催生一批原创性新药与治疗新技术。针对国内首台100kW超高功率工业光纤激光器的应用和升级研究,学校整合机械工程、电气以及计算机等学科力量和相关企业资源,成立了高性能激光应用联合实验室,在核工业、应急救援等领域开展独特的激光应用研究,2023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轻量化高效激光破拆救援关键技术与装备”。
三、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注入成果转化“催化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有力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南华大学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高效。先后获批湖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湖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中心和湖南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一是改革教师科研评价体系。将学术成果的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和显示度作为教师科研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在重大项目评审、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博士生导师遴选等方面实现对学校教师科研工作的真能力、真水平、真成果、真应用的有效评价,做到坚持服务“四个面向”,推动教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有力保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潜力和价值。
二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出台《南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南华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从收益分配、成果评价、绩效考评和赋权改革等方面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制,探索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等改革,着力解决科研人员“不敢转”“不能转”和“不愿转”的难题。2023年,学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氡测量与防控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合同实施专利许可费1000万元,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单笔千万级突破。
南华大学刘列教授团队研制的我国首台100千瓦超高功率工业光纤激光器落地衡阳高新区。
三是优化服务保障机制。学校着力挖掘和培养一批“知政策、精技术、会管理、懂金融、明法律、通市场、善转化”的复合型人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水平。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技术转移机构,提供专利策略或专利布局建议和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积极开展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揭榜挂帅、企业家校友圆桌论坛、路演等活动,促进成果转化落地。学校“100MW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化”项目落地衡阳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册湖南畅睿新能源有限公司,首轮融资达2100万元,成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样板和典范。
下一步,南华大学将继续推动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将创新研究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以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南华智慧和力量。
上一条:搭建校企知识产权供需桥梁,助力衡阳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条:深化共建合作 实现共赢发展——中核环保有限公司来校调研交流
【关闭】